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激发党外知识分子秉承家国情怀、彰显时代担当,校党委在全校统一战线开展“杏坛聚力克时艰 同心建功黄科院”系列活动。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优秀党外知识分子风采展”也得到了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围绕“疫情防控有担当,同心战疫有力量”“参政议政有责任,建言献策有深度”“立德树人有情怀,春风化雨有大爱”“立足本岗有方向,建功立业有作为”“脱贫攻坚有行动,服务社会有成效”五个方面深入挖掘、积极推荐,充分展示了我校党外知识分子的良好风貌,有效激发更多的党外知识分子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献计出力。
  今天向大家推送的是“优秀党外知识分子风采录”之一:无党派人士、工学部教师张金平的《投身教改躬行不辍  深钻科研勤于攀登》。
投身教改躬行不辍  深钻科研勤于攀登
   
    人物介绍:张金平,女,无党派人士,博士,副教授,2013年被认定为郑州市科技创新骨干,2019年度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先后主持并参与地厅级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获得黄河科技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金平是工学部基础科教中心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自2012年6月于四川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黄河科技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作为党外人士,她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忠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事业,政治思想觉悟高,为人正派,作风朴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把教书育人,贯穿于工作的点点滴滴,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深受学生同事领导的好评。
  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自工作以来,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理念,和大学物理教研室成员共同完善物理教学体系,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意识,非常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能够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近几年,适逢本科教学改革,专业调整、课程改革、“水课”变“金课”、“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等,她深知,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广泛涉猎各种前沿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适应形势发展对大学教师的要求。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她积极申报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和黄河科技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其中民办教育协会课题《翻转校园APP支持下大学物理课堂中同伴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一等奖。工作以来多次获得黄河科技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参加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物理),获三等奖,在2019年工学部第一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狠钻科学研究,注重科学修养
  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科研是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张金平老师在做好教学的同时,从来没有停止做科研工作,始终坚持不渝。
  寒暑假到了,对别人来说是一个放松的时间,而对张金平来说却是最忙的。假期来了,她可以有充足的大段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查阅大量的最新文献,找出未解决的关键问题,建立模型在服务器中模拟计算,并对海量的输出数据进行处理,为论文课题准备数据。在家里专门有一个书房,里边摆满了各种书籍,还有远程控制服务器的计算机终端,桌子上也满是记录各种数据的纸张,小孩子也不能进入房间。晚上经常熬夜到一两点钟,她认为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做科研的最佳时间,安静不被杂事打扰,思维极度活跃、清晰,效率极高。时间久了,她身体上也有些吃不消,发现自己患了季节过敏性哮喘。
  2020年9月7日晚8点,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坐在电脑前整理数据的她突然咳嗽、胸闷、喘不过气来,无疑哮喘犯病了,被送到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经过医生和护士的努力,直到夜里12点症状才有所缓解,仿佛又活了过来。好了伤疤忘了疼,住院期间,挂点滴、做雾化时,她就打开手机里的《中国大学慕课网》聆听其上的国家精品课程,争分夺秒补充学习科研中所需的理论知识。病情略微好转,就让家属把笔记本电脑带到病房,远程处理因生病而中断的科研数理。当9月11日接到学校下发的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与推广项目的申报信息后,就远程登录郑州大学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张金平老师深知时间紧迫,不能浪费一分一秒。到9月15日,离学校规定的项目提交日期9月27日越来越近,张金平老师心急如焚,待在医院不能和团队成员有效的交流、讨论,只能闭门造车,无法找到科技攻关项目的关键问题,制定最佳解决方案,因此她强烈要求出院。之后的十几天时间,为了写项目申请书,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因为写项目思路不能断,一坐就要几个小时不动,一杯水放在桌子上,一天都没顾上喝一口。付出总会有收获,她也交上了满意的答卷,项目被推荐上报。
  参加工作以来,她主持完成地厅级以上项目5项,发表核心以上论文30余篇。2013年被认定为郑州市科技创新骨干,2019年度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